“算法可以弥合千年壁画的岁月的斑驳,数字孪生技术能使流散文物重返故土,数字设计更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生活当中充满了生机。”
“让考古学家的手铲以工程师的代码展开文明的对话,历史学家的手稿与设计师的创意碰撞……”
近日,一场聚焦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融合创新的盛会——数字文物与智能设计工程国际会议(DHIDE 2025)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球30余所高校、近10家企业的近200位顶尖学者、研究人员和行业精英齐聚浙大城市学院。
作为世界生态设计学术会议的系列会议之一,DHIDE 2025聚焦于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跨领域融合创新和可持续设计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会议主题涵盖数字文物保护、数字化文博、数字工艺与文创产业、数智文旅、数智博物馆科普教育等前沿交叉领域,旨在为全球文物与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工程师、设计师以及研究学者搭建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可持续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近年来学校深度融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造性转化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既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带来了革命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她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贡献真知灼见,切实将实践智慧转化为发展共识,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为推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世界生态设计组织总干事、欧洲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应放天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跨界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生态化传承与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至关重要。世界生态设计组织致力于搭建全球协作平台,期待本次会议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为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会议主席杨程介绍了会议组织筹备情况。
会议设置了大会主旨报告、企业论坛、分论坛交流等环节,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盛宴!
大会主旨报告
来自清华大学的米海鹏教授、敦煌研究院的夏生平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的吕欣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Jacob de Baan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宋维涛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谢景教授、浙江大学的唐谈研究员分享了在数字文保、智能设计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昱、河南云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赵奕清分享了数字考古、文博等领域的行业经验。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企业技术展示、艺术展示、论文海报展以及非遗特色体验等活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充分展现了数字文物与智能设计工程领域蓬勃的广泛影响力与学术活力。
企业技术展示
艺术展示
非遗体验活动
分论坛交流
本次活动由世界生态设计组织(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组织)指导,浙大城市学院主办,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共同承办,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协办。
责任编辑:张丹
审核:孙亚飞
终审:李磊